10种思维将可能导致抑郁症

想象出更好的状态
去替换现在糟糕的事实
让人陷入内耗影响心境和精神
(心理学)
遇负面情绪
要用正确方式表达释放

抑郁情绪和不良思维模式之间,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。对于抑郁症来说,最好的治疗方式,就是预防。

1、“自己有错”认为自己就是别人说的那般“不堪”,于是将事件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。

2、“没有你我活不下去,不要抛弃我!”

3、“不靠近任何人,也就不会被伤害!”

4、“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,但我身上一定有着某种缺陷,使得别人喜欢我成为不可能。”

5、“这些事情好难,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!”

6、“除了好的,就只有坏的;不能绝对成功,就是绝对的失败。”

7、“糟了!而且一切都只可能变得更糟!”

8、“我的视角里最显眼的,永远是批评与不足。”

9、“如果……就好了。”

10、“努力让自己感觉好一些,但却总是越陷越深。”

 

 

东方财富认知思维笔记

以下这些,是10种容易带来抑郁情绪的扭曲思维模式:

1、内摄(Introjective)

内摄思维模式,会让人将指责、贬低与评判内化于自身,认为自己就是别人说的那般“不堪”,于是将事件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。

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经常流露出“自己有错”的样子,反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,更是经常遭受到自己的批评。

这种抑郁性的认知隐蔽、缓慢而持久地浸润于内摄型思维的人身上,会极大地削弱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。

2、情感依附(Anaclitic)

“没有你我活不下去,不要抛弃我!”

这一类思维模式,会让人坚定地认为,依附于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满足感是生存的动力。

他们渴望稳定可靠的关系,所以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害怕自己伤害或冒犯到重要他人,从而失去可依赖的关系。

但事实上,过度的担心、焦虑和依赖,不仅会让自己陷入抑郁的情绪,同时也会损伤到关系。

一旦当理想化的关系破灭时,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,由此可能会觉得生活空虚而无意义,长期陷入丧失、被抛弃和孤独的感受中。

3、伤害回避(Harm Avoidance)

“不靠近任何人,也就不会被伤害!”

有些人在人际中始终难以放松,与其说他们在生活,不如说,他们一直在回避着想象中可能会发生的伤害。因此,他们永远处于警惕和自我孤立的状态里。

他们在人前可能会一直尽力保持“正常”,避免因为自我暴露而让危险有机可趁。但这种对自我暴露的回避,也注定了不可能有其他人能和他们走近。这种为回避伤害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带来了独处的苦涩。

他们就像套了一层敏感的防御外壳,对不舒服的刺激反应更激烈。即使在安全的、支持性的环境中,他们依然会感到害怕,这种下意识的“世界很危险”的感觉并不受自己控制。

同时,他们应对外界刺激时也会表现得更消极,更容易感到疲劳,也相对更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。

他们无法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,也无法投入享受生活。

4、缺陷 & 羞耻  (Defectiveness & Shame)

“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,但我身上一定有着某种缺陷,使得别人喜欢我成为不可能。”

“缺陷 & 羞耻感”是与抑郁症状强相关的认知图式之一。

拥有这种思维的人,坚信自己是有缺陷的、糟糕的、不会被爱的。

同时,对批评、拒绝、责备过分敏感——很容易觉察到他人对自己的不满,每次觉察到又会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缺陷感和羞耻感。

由于这样的认知,他们会怕自己的“不好”暴露而充满羞耻感,因此在人际互动中很容易感到胆怯、恐惧和不适应,并且有着深深的自我厌恶感。

“一定是我身上有哪里不对,所以人们只要了解我,都会讨厌我”,这就是缺陷 & 羞耻感的长期心理状态。

5、依赖 & 无能 (Dependence & Incompetence)

“这些事情好难,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!”

具有“依赖 & 无能”认知图式的人,通常会有无助感,这种感受剥夺了独立处事的效能感,阻碍了人们向外探索的动力,不相信自己具有创造和产出价值的能力。

它同样是抑郁症状强相关的认知图式之一。

深信“我不够格,不能胜任;我总是失控,没有力量管理好自己”的人,最终也会在现实情境的挫败和依赖中不断强化信念,失去自我的力量。

他们最终深陷于习得性无助,认为一切事情都“太难了”,是自己无法企及的。从而难以得到他人的欣赏,也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
6、非黑即白(All-or-Nothing)

“除了好的,就只有坏的;不能绝对成功,就是绝对的失败。”

“全或无”的思维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二元思维的习惯——只用极端的错或对、好或坏的极化标准去评价人和事,不留任何灰色地带。

这种思维方式或许在一些场合简单有效,但若是缺乏变通,会逐渐丧失完整客观看待一件事情和一个人的能力。

有这种思维的人,常常会因为一件坏事的发生,就可能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认知完全颠覆。比如,从“ta是爱我的”,到“ta根本不爱我”,也从“ta值得我去爱”,到“ta根本不值得我去爱”。

同样,令人痛苦的二元思维中,往往包含着许多“应该”和“必须”,奈何世事经常不如人所愿,他们会长期为人事、包括自己没有呈现出“应该”的样子而痛苦。

7、灾难化(Catastrophizing)

“糟了!而且一切都只可能变得更糟!”

这种思维会让人失去希望感,任何坏的事情发生,在他们眼中都会比实际上更严重。

有这种思维的人,一点点“危险”的痕迹在他们眼里,都会是一场灾难的导火索。

一切都来不及挽救——这种悲观会让他们在任何挫折面前,直接放弃挣扎:

一方面导致了情绪上的过度抑郁(因为高估了“坏”的程度),另一方面也失去了现实中去战胜挫折的行动和可能性。

8、心理过滤器(Mental Filter)

“我的视角里最显眼的,永远是批评与不足。”

这种思维方式,在接受信息的时候,会自动过滤掉那些积极的信息,反而着眼于那些消极的细节。

比如,在工作满意度反馈的十个单项评分中,虽然其余九项都是很不错的分数,但他们可能会重点强调唯一低分的项目,从而认定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,继而陷入情绪低谷。

9、向上反事实思维(Up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)

“如果……就好了。”

当想象出一个更好的状态去替换现在糟糕的事实时,就陷入了向上反事实思维。

这种思维一方面会让人陷入悔恨,悔恨当初不够明智的自己;另一方面也会让人陷入对外界和他人的怨恨——怨恨他们没有给自己提供更好的条件,让更好的结果能够发生。

顽固僵化的向上反事实思维,很容易让人陷入思维反刍,产生持续情绪内耗,从而影响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。

10、螺旋向下式抑郁模式(Downward Spiral
of Depression)

“努力让自己感觉好一些,但却总是越陷越深。”

这种抑郁模式是这样的:

消极体验→情绪压抑→消极反刍→躯体压力→回避行为→不受控制地抑郁循环

当经历了一些消极事件时,会习惯性用自己的方式压抑情绪。

但是,情绪不会凭空消失,会在一些时刻“泄漏”出来,带来更严重的情绪反扑。同时因为压抑了情绪,负面感受会以躯体化的形式(比如身体不舒服)表现。

这时可能会做出一些其实没有用的行为来试图逃避痛苦,比如自伤行为(非自杀性自伤行为,或者暴食等多种行为),进一步导致心境持续、失控地下滑向抑郁态。

所以,面对负面情绪时,若选择去对抗和压抑,而非以安全的方式表达,精神状况就会呈现一种螺旋向下的趋势。

对于有这种思维的X友们来说,如果遇到负面情绪,一定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和释放,这至关重要!

ijin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