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帕累托最优

交换最优
生产最优
产品混合最优
(经济学)
帕累托最优
在没人变得不好前提下让有人更好

1、什么是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(Pareto Optimality);

2、进化版: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(Kaldor-Hicksim Provement);

3、两种“改进”在现实中遇到的障碍。

在某个视频中,李雪琴在面对“工作选高薪还是高兴”这一问题时,她说:

其实很多选择的问题,都可以简化为经济学模型。

你很难找到一个最高兴还最挣钱的工作,但你一定能找到“比我赚钱的没我高兴,比我高兴的没我赚钱”这样的工作,这种工作就叫“帕累托最优”。

东方财富认知思维笔记

一、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

帕累托最优是以19世纪意大利社会学家、经济学家维弗雷多·帕累托命名的经济学概念。

能以自己名字来命名定律和专业术语的,一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,比如阿基米德、牛顿、纳什等等,帕累托在经济学界同样也是位泰斗级人物,他之所以没有拿诺奖,只是因为成名太早,那时候还没诺贝尔经济学奖。如此看来,成名太早也未必是好事。

根据经济学定义,帕累托最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:

1、交换最优;
2、生产最优;
3、产品混合最优。

是不是字都认识,但组装到一起就不懂了?

没错,经济学就喜欢故弄玄虚,忘了它们吧,让我带你重食人间烟火。

说到帕累托最优,不得不先提一下帕累托改进,两个就像孪生兄弟,总是成对出现。

那什么又是帕累托改进?

用一句话概括,就是在没有人变得不好的前提下,让有些人更好。

举个例子,假设A和B两人手上各有一只橘子,A只想用橘子皮泡水喝,B只想吃它的果肉,所以对于A来说,橘子皮是有用的,果肉没用,对于B来说,果肉是有用的,橘子皮没用。

于是,他们商量后决定把自己没用的那部分相互交换,这样A就能得到两份橘子皮,B能得到两份果肉,两人都比之前多了一倍。

这个案例描述的就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,对照定义看一下,是不是满足“在没有人变得不好的前提下让有些人更好”?完全满足。

这个例子乍一看,是不是有点像两个国家在利用各自优势进行贸易互换?

没错!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全球分工合作模式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。

理解了帕累托改进,就不难理解帕累托最优。

帕累托最优,就是指再也找不到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。

如上所述,A和B交换橘子皮和果肉的过程,就是持续的帕累托改进,每交换一片果肉和一片橘子皮都是一次帕累托改进,直到交换完整只橘子为止,而这个完成的状态就叫帕累托最优,此时你不可能再得到更多的橘子皮和果肉了。

二、进化版: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

帕累托改进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,在帕累托改进中没有任何人的利益会受损,每个人至少要好于或等于当前状态,从而使整体的福利得到增加。顺带提一嘴,经济学里的福利,指的是物质或精神的满足。

但在现实中这种情况过于理想化了,不妨设想一种更常见的场景:

对于集体来讲,部分受益、部分受损,但只要受益部分大于受损部分,那么集体的总福利也可以得到提升,此时受益者也可以给予受损者一定补偿以使其免遭损失。这个过程,就是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。

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,来体会“帕累托改进”和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区别:

假设甲乙两人打算共同投资一个项目,当前有A和B两个项目。

对于A项目,甲能盈利100万,乙能盈利200万;
对于B项目,甲能盈利200万,乙能盈利150万。

如果按照帕累托改进的思想来挑项目,则A和B都选不上,因为帕累托要求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会受损。但是,选A项目,甲的利益会受损(甲少赚100万);选B项目,乙的利益会受损(乙少赚50万)。

如果按照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思想来挑项目,那么就应该选B项目。

因为B相比A,甲能多赚100万,乙亏损50万,只要甲能拿出50万补贴乙,那么在乙不受损的情况下,甲还能多赚50万,整体的福利更高。

更进一步讲,像国家宏观层面的改革,基本都遵循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原则,即:只要改革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,那这个改革就值得一试。

比如,中国改革开放之初,邓小平一句“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,正是对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实践。

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,首先如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?就是要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,但是在没有经济外生动力的情况下,蛋糕无法做大,那么要让一部分先富起来,只能重新切分蛋糕。

假如我少吃一块蛋糕幸福感-1,而你多吃一块蛋糕幸福感+2,那么为了使整体的幸福感更高,是不是我要持续地给你喂蛋糕?

这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后,东部沿海城市率先发力的逻辑。当时中央举全国之力,人为压低中西部各类资源要素价格如农产品、矿产品等,用以支持东部沿海制造业发展,正是在这种“宏观调控”背景下,中国践行了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,并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。

三、表面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

我们不妨设想这么一个场景:

甲乙两人能力相仿,同时入职同一家公司,但甲却率先得到了提拔。在这个极简场景中,乙没有受损,同时甲得到了好处,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。

理论上整体福利提升应该是个不错的结果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

人性素来不患寡而患不均,凭什么我俩能力差不多,你得到提拔而我却没有?难道仅仅是运气差吗?会不会是你背后在搞小动作?

于是各种猜忌、嫉妒、甚至愤怒涌上心头,表现在工作积极性上会大打折扣,最终可能导致对公司而言,整体的福利反而是下降的。

同样的,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也存在着价值选择的问题,难道为了增加集体的利益,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?那谁又愿意当那一部分人?

这有点像哲学中“失控火车”的问题:

你看到一列失控的火车沿着铁轨疾驰,火车前方铁轨上有五名工人,如果火车撞上他们,这五个人都不可能存活。

但是,你可以通过按下按钮改变火车路线并将其引向另一条铁轨,那条铁轨上的不远处也有工人,但只有一名。

你会按下这个按钮吗?

仅从数量上看,这样做确实可以使福利最大化,但是这么做真的是道德的吗?让这个无辜的人死去是正确的选择吗?

再引申一点,当前社会提倡共同富裕,讲的就是鼓励富人拿出一部分钱分给穷人,这也是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逻辑。

“劫富济贫”能使社会的总福利更高,因为对富人来讲,100元九牛一毛,但是对穷人来讲就很重要,他可以饱餐一顿或者买些生活必需品,顺带还能促进一下消费。

但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隐含条件,就是假设经济蛋糕不会变小。然而,如果富人因为财富的被动转移而降低造富的积极性,那么经济蛋糕就会不断萎缩,社会总福利可能不升反降。

此外,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还存在一个度量难的问题,即:受益和受损如何裁定和量化?

能量化的只是物质部分,比如刚才提到的分蛋糕例子,我把蛋糕给你,我幸福感-1,你幸福感+2,我们作为整体幸福感是上升的,这里的幸福感泛指那些可以被量化的部分。

但是,如果我一直把蛋糕分给你,你的幸福感是提高了,但我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,最终就会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
投射到社会层面上,就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,而贫富差距过大是容易激化社会矛盾、影响社会安定的,这样的危害岂是可以度量的?

四、最后总结

帕累托改进描述的是在没有人变得不好的前提下,让有些人更好的过程。

帕累托改进的终极形态是帕累托最优。

改进是过程,最优是结果,帕累托最优就是指再没有改进余地的状态。

在达到帕累托最优后,如果还要进一步改进,就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人利益来换取集体更大的利益,这个过程叫作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。

任何改革都是帕累托改进和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践行,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发展东部沿海城市,就是遵循“卡尔多-希克斯改进”的思想进行的。

虽然“两个改进”看上去很美好,但在实践中会存在不少弊端,比如缺乏对人性的考量、对道德的判断,对福利的度量等。

ijinma.com